发掘中华文化:伴娘的由来

伴娘是婚礼上的重要一环,经常成为新娘们的最爱。可你是否思考过伴娘这个角色的来由呢?

相传,古时候,新娘被认为是最容易受到恶灵干扰的人,因此,伴娘的产生源于保护新娘、草除霉气的仪式。以古代最著名的诗人杜甫为例,他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中有一句“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”被解释为“适俗韵”即迎娶婚礼,因为李龟年因婚礼行止不检被贬至荒郊,因此错过了诗人。可以看出古人对婚礼的重视和仪式化程度。

除了婚礼外,伴娘在寿宴等其他的庆典仪式中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。古代的伴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,以示尊贵,使得场面更加整齐美观。而今天的伴娘不仅承担着保护新娘的责任,还是新娘最好的朋友,替新娘排忧解难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伴娘的形象也渐渐地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。如今,她们成为独秀婚礼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,也被视作展现新娘蜜月旅行的风向标。从本义到引申义,伴娘这个角色的演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丰富多彩的仪式文化,也见证了我们伴随时光不断推陈出新的生活方式。

相关信息